参观预约
首页 >东林道场 > 国学讲堂 浏览次数:

东林国学讲堂——秦汉文字之语回顾

 

东林书院道南祠  东林国学讲堂

201779日,东林书院与云门文化联合举办东林国学讲堂,以《秦汉文字之语》为题,由沪上金石研究学者、西泠印社理事唐子穆老师讲解陈介祺集藏的金石文字, 并在随后的雅集展示了自己收藏的《常饮食百口宜孙子》汉残瓮实物、陈介祺藏汉君子砖拓本、汉桂宫行镫拓本等金石文字,在炎热的仲夏之日给大家带来了袅袅远古清风

唐子穆老师主讲【陈介祺集藏的金石文字】

资深媒体人安健老师主持本次雅集讲座

讲座现场

乾隆十四年清宫始纂修《西清古鉴》,金石之学由此中兴,干嘉学派遂达鼎盛,金石研究遵循汉代儒生古训考订之道,考据更趋务实、朴实和间洁,完全有别于以心性理气抽象论述的宋明理学。晚清民初的金石学家继承干嘉治学之风,其中尤以陈介祺为杰出代表。

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号簠斋,晚号海宾病史 、齐东陶父。山东潍县(今山东潍坊)人。道光二十五年进士,出生书香门第、仕宦之家。

梁启超曾在《清代学术概论》中专门指出:清代金石学道咸以后益盛,名家者有吴式芬、陈介祺、刘喜海、王懿荣、潘祖荫、吴大澄、罗振玉。然而在这些名家中,陈介祺是举世公认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壹代金石巨擘,是晚清金石学领域中对金石文字研究最深最精的翘楚大家。他集藏古、鉴古、释古、传古于壹身,对金石古器与文字的精微呈现,使枯燥的金石研究独具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延伸了金石学的定义和价值。他的收藏最丰富、鉴别最精准、传拓最精微,对古器物及铭文的考释常有独到创见。陈介祺的收藏涵盖了青铜器、古泉、古兵、玺印、陶器、石刻、碑碣、砖瓦、封泥等,研究深入于史学、训诂、经学等诸领域。

唐子穆老师与听众现场交流

 

雅集现场

陈介祺题跋的【常饮食百口宜孙子】古瓮拓本

 

唐子穆老师收藏的【常饮食百口宜孙子】汉代残瓮实物


 

唐子穆老师收藏的【常饮食百口宜孙子】汉代残瓮实物


 

金石名家童衍方先生题端、唐子穆老师题跋的【常饮食百口宜孙子】汉代残瓮拓本

 

在陈介祺传世古陶文本中我们看到了极具艺术魅力的汉代古陶:《常饮食百口宜子孙》。约同治十壹年底,即陈介祺始藏古陶文当年,获藏此陶。次年四月十七日陈介祺致鲍康书曰:年前后得古砖瓦数十种,又瓮字尤奇。同治十二年,陈介祺又获四片残陶,作《汉瓮腹瓦字记》载:同治十又二年癸酉三月,得汉瓮残瓦凡四。二为瓮口,方阑文中有家常贵富四字,皆间以重方胜文。二为口之上面,其方圆文相间者为口之外轮,轮上连口而下垂不连腹,以避击撞,与今制异。二为瓮腹,如瓦片,文壹方四行,曰常饮食百口宜孙子。每行二字,有直阑,吉羊语之至美,而前所未曾有者也。文与圆轮相间,类下方胜壹周,又凹文数周,如古腹。其壹方阑中亦家常贵富字,间以圆文,上下作麻布文,如瓦有文者,如束带,当为腹之下。

 

同年,陈介祺再撰文《汉残瓮考》载:余得古瓮片于东汶将入潍处之古城,俗呼为杞城地。文曰常饮食百口宜孙子,又曰家常贵富,盖汉物也。然上述文本以前仅见于史料记载,陈介祺手拓汉《常饮食百口宜孙子》陶文拓本鲜有见到,此本实属珍稀。画芯为纸本,高110厘米、宽61厘米,分别拓有弧形残陶,上见六枚方格菱形交错图案;带状残陶,上见二枚常饮食百口宜孙子抑印,另有三枚环纹图案及壹枚上述方格菱形交错图案;带状并绳纹残陶,上见壹枚常饮食百口宜孙子抑印,另有二枚环纹图案。拓本上方见陈介祺考释此陶跋文曰:古瓮吉语文曰常饮食百口宜孙子,又有作食百口宜孙子者,家常贵富者。出东汶潍之交古城地,俗曰杞城,盖汉物也。瓮、瓮、罂古皆训瓶,如今所谓瓮,古以饮食百口者不知何名也。十钟主人书于宝康瓠室。

 

拓本右下陈介祺再跋曰:同治癸酉、甲戍所得,魏新斋表弟过,余拓此属题。分别钤印《簠斋两京文字》、《海滨病史》。《簠斋两京文字》为白文古玺式,尚未见有著录。由陈介祺此跋看,这件拓本应为其手制,上方考释文字虽与传世陈介祺《汉残瓮考》等相似,但也未见著录,这可能是迄今仅见的陈介祺对此汉陶考释的珍贵文本。

 

 “常饮食百口宜孙子食百口宜孙子等抑印是迄今发现的汉代陶文中极具美感的吉祥语,陈介祺赞誉其吉羊语之至美,而前所未有者也,其中食百口、宜孙子的语句蕴含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秉持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理念。而常饮食又让人联想起中华民族历来所崇尚饮水思源的处世古训。


 


 

陈介祺集藏的汉君子砖拓本


 

陈介祺集藏的秦代铁拳拓本


 

陈介祺题跋铁拳拓本


 

陈介祺采用的多层次的捶拓方式和题跋形式,展示了作品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吴大澄见其拓本后称之纸墨精良,为从来所未有,叶昌炽在《语石》中说道:拓法为古今第壹,墨淡而有神,王国维称惟陈氏拓最精,褚德彝赞誉陈介祺的捶拓工艺精妙绝伦为向来所未有。可见其制拓手法高于群伦,成为金石艺术中最具典雅之美的壹个重要流派,并通过《访碑拓碑札记》、《传古别录》二书稿将捶拓工艺毫无保留地传授于后人。

 


 


 

 

 

 

 

唐子穆老师摹绘并题跋的陈介祺藏西周兮甲盘


 

 

金石名家童衍方先生题端、唐子穆老师题跋陈介祺藏汉桂宫行灯拓本

 

 

CopyRight 2008 东林书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07535号 Email:donglinshuyuan163@163.com